Search

希望敦睦艦隊的染疫為我國防疫視野進入2.0的時代

船舶之抗疫,有其優勢亦有其劣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希望敦睦艦隊的染疫為我國防疫視野進入2.0的時代

船舶之抗疫,有其優勢亦有其劣勢. 優勢乃源自其航行海上時全然隔絕的特殊環境; 劣勢則源自於船舶之設計,依目前的設計來看,其傳播感染的速度是岸上傳播的數倍以上,而致命性的關鍵就是”無症狀帶原者”.

以"在岸者"的眼光來看,船舶在海上14天以上者基本上都列入”安全”之列,對於靠港後船/岸交流放手為之; 這種視野1.0的觀點,也正是造成這一波COVID-19在船艦上以突如其來的燎原之勢在:鑽石郵輪,美國羅斯福航母,法國戴高樂航母,台灣的敦睦艦隊….等一波波船艦染疫的根本來源-----無症狀帶原者.

以"船上的觀點"來看,目前所有的船艦都只有在登岸的梯口設置”體溫測量”這唯一的關卡,換句話說,對於一個”無症狀帶原者”(體溫在36-37度)來說在完全合規的情況下將第一顆”病毒”無聲無息的”合法輸出上船”後,船上就慘了.因為目前船艦的設計比起岸上更容易變成毒窟的原因在於:
(1) 對於公共空間(交誼廳,餐廳)之換氣率(空調風量)要大於寢室(傳播率更大),並採中央空調未設<分艙分流分離式循環>.船舶隔絕的環境,養成大家有空時躭在聯誼室尋找”群體感”殺時間的習慣,加速了感染.
(2) 船舶因應上風浪之搖晃,在樓層間樓梯旁多設有”扶手欄杆”,以防止摔跌,而以目前船舶之清潔工作來看,很少有做到如此細緻之”消毒”,上班-用餐-寢室都在不同的樓層,一天兩次以上的上下抓扶,”肥皂洗手”?對船員來說是一種”不思議”的習慣.這種情況在通道,樓梯都相對狹窄的軍艦上(幾乎直上直下),緊抱扶手是安全上要求.然而在抗疫期間,卻成了船舶染疫的關鍵媒介.
(3) 海上氣候多變,對於敏感或是呼吸道不好的船員來說,打噴嚏或是咳嗽機率要較在岸時為頻繁,而且多數船員不以為意.

因此要減低船艦之疫情傳播,唯一辦法就是100%拒絕岸上的人員登輪(除了引水人以外),其他的洽公,一概在船邊岸上的”臨時帳棚”內保持距離的完成.靠岸期間,岸上(工)人一概不許進入住艙,這就是船艦防疫的2.0版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在台灣,不提倡海洋文化,是辜負了這塊土地,也糟蹋了她所提供的養分,視野及發展. "海洋首都的航海家"(Navigator in Kaohsiung)成立的主旨,在於為下代找出通往"藍海"之路
View all posts